你应该了解的交通事故相关法律常识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产生
1.必须是与车辆有关的事故。①机动车之间。②非机动车之间。③非机动车之间。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⑤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
2.必须是发生在具有一定交通意义道路上的事故。
二、发生交通事故后怎么办
1.抢救伤员。
2.报警。
3.保护现场、收集证据。
4.看管财物。
5.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事故。
6.撤离现场、恢复交通。
7.不得逃逸。
8.不得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三、交通事故认定程序
1.交通事故认定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2.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一般程序:(1)现场调查。(2)检验、鉴定。——5日内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休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使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道路状况等 进行检验、鉴定。(3)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10内制作
四、对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服的救济——向法院起诉
1.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被视为一个证据。
2.对交通事故认定书异议,应依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3条规定,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开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同时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5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第 59条要求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交通警察出庭接受质询。
五、道路交通事故中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2)交通事故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免除机动车一方的民事赔偿责任。
(3)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于非机动车、行人一方故意造成的,免除机动车一方的民事赔偿责任。
(4)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机动车已经采取必要措施的,应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民事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
六、伤残评定
(一)伤残评定程序
1.确定最佳评定时间——治疗终结。
2.自行委托鉴定和申请法院鉴定。
3.伤残评定机构——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
(二)对评定结果的救济——重新评定
1.重新评定机构——另行委托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 (由于当事人自行委托的证明力不如法院委托的证明力大,故可能导致自行委托的评定被法院推翻,建议如果对第一次伤残评定有异议,一定选择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2.申请期限——收到评定结论之日起3日内
3.通过诉讼手段排除或降低伤残评定结论的证明力。
(1)由当事人当庭质询鉴定人。
(2)由当事人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当庭质询鉴定人。
七、赔偿主体的确定
(一)一般情形
如果根据规定由机动车方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方包括所有人、车辆实际支配人和驾驶员。车辆实际支配人”是指在车辆异动中未办理过户手续的买受人(发生多手交易均未过户 的,为最后一次买卖关系的买受人)、受赠人、车辆承租人、借用人、挂靠人和承包经营人。
(二)特殊情形
1.乘客有偿乘车时
(1)承运人负侵权责任。
(2)承运人在交通事故中不负责任,事故其他方负事故责任的①事故其他方负侵权责任; ②事故其他方无力赔偿的,无事故责任的承运人承担违约责任。
2.无偿同乘时
(1)善意同乘情形下,车辆所有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承担有限制的民事责任。
(2)恶意同乘情形下,恶意同乘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指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法交通安全法规要求驾驶机动车。
3.驾驶盗窃车辆情形下
(1)驾驶盗窃车辆情形下,肇事人作为民事赔偿主体。
(2)驾驶盗窃车辆情形下,机动车所有人、车辆实际支配人不承担责任,须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
4.所有权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
所有权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买受人作为赔偿主体。
5.无法找到致害人情形下有可能作为民事赔偿主体的
无法找到致害的第三人,同时对道路交通负有管理职责的部门未履行职责的情况下,由对道路交通匀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赔偿主体。(如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遇第三者失落的障碍物导致伤亡后果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成为民事赔偿主体。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收取车辆通行费后未履行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义务)
八、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项目的确定与金额的计算
(一) 医疗费(一审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
医疗费=挂号费+医药费+医药费+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费+其他费用
(二)误工费(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1.有固定收入的,按固定收入计算。
2.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
3.受害人不能证明其最近三年收入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误工费=误工收入(元/天)×误工时间
(三)护理费(至恢复自理能力止,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计算;无收入的或雇工护理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朝酬标准计算。
护理费=交通事故发生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报酬标准×天数×人数
(四)交通费(就诊、转诊、购费、购辅助残具、参加丧葬)
交通费=实际发生的交通费用
(五)住宿费(到外地就医、配臵残疾辅助器具、伤残、死亡亲属参加交通事故处理、办理丧葬事宜等费用)
住宿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标准*住宿天数
(六)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费标准*住院天数
(七)营养费
营养费=医疗机构酌情建议的数额
(八)鉴定费(伤残鉴定费)
(九)残疾赔偿金
1.赔偿标准: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2.赔偿期限:①未满60岁,自定残日按20年计算。②60岁以上,每增加1岁,从20年中减1年。③75岁以上,按5年计算。
(1)60岁以下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
(2)60岁-74岁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受害人实际年龄-60岁])×伤残赔偿指数
(3)75岁以上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伤残赔偿指数
(十)辅助器具费
辅助器具费=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
(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
1.赔偿标准: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
2.赔偿期限:①未成年人,计算至18岁。②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计算20年。但60岁以上,每增加1岁,从20年中减1年。③75岁以上,按5年计算。
3.赔偿限额:被扶养人有数人,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1)18岁以下被抚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18-被抚养人实际年龄)]/对被扶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注: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2)18-60岁被抚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0年]/对被扶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注: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3)60-74岁被抚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0年-(死亡人实际年龄-60岁)]}/对被扶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注: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4)75岁以上=[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5年]/对被扶养人承担扶养义务的人数×伤残赔偿指数
(注:如果受害人死亡的,不需乘以伤残赔偿指数)
(十二)丧葬费
丧葬费=事故责任人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
(十三)死亡赔偿金
- 上一篇:刑法与民法的区别 2016/3/20
- 下一篇:精彩辩护,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被告判缓刑 2016/2/15